最新动态

探究绘画当代性的时代课题——王音《熟睡的婴儿》|永樂2022秋拍

2022-12-01



2000年以后,

阶段性地把学院的‘苏派绘画’、

民国的绘画和我创作的关系提到台面上,

比如徐悲鸿的绘画和我的绘画之间的关系,

包括少数民族题材和我的作品之间的关系。

我把它们拆解和分解,

但实际上形成的结果

是在讨论油画和我之间的关系,

以及我为什么画油画——

这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

我在工作时所面对的一个对象。

——王音


艺术家王音


在中国,写实主义(现实主义)长期地占据了近代以来美术界的主流话语。就王音的绘画而言,虽然其基本面貌根植于前者,但却很难将其简单地归类于该系统。一方面,是因为他隶属于当下的时代语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画家仅仅将其作为对抗当代艺术流行样式的一种手段与视觉资源。透过王音的绘画,无论是从局部、形态抑或是题材,我们都能从中隐约体会到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所谓的熟悉,指的是他在作品中引入了许多中国绘画传统中经典的符号、语言,以再现的方式来凸显油画传入中国之时所形成的交流与碰撞,甚至是对自古以来绘画师承中遗留问题的反思。而所谓的陌生,则是他以自身的方式对传统以及日常进行重新诠释,为当代绘画的语言探索开辟了新的路径。以上两点构成了王音的创作观念,即“绘画离不开绘画的本身,也就是画从画中来,这是我理解绘画的一个出发点”。


艺术家王音工作室


早期的艺术创作来看,王音试图模仿早期绘画不成熟的状态,从民国杂志等封面寻找创作素材,并运用当时传入中国的苏联式绘画的手段及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经验来探讨绘画摸索阶段的过程性及试验性。随后,通过吸收与研究前辈绘画中的艺术手法,他从中理清了苏式绘画及民间绘画的发展脉线并将其整合,逐渐消解与覆盖了先前的创作模式,形成了一种更为碎片化的视觉语言。而在现今的创作阶段中,王音更多的关注于日常生活经验的情景再现,以切片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的瞬间,这些停滞的画面以稍显笨拙的视觉质感带来一种不可言说的趣味性与仪式感,在浮华的表象之下呈现的既是时间的流逝,也体现出了片刻的永恒。


LOT 2030

王音(B.1964)

熟睡的婴儿

2005年作

布面油画

140x180cm

签名:2005 王音

 

出版:

《王音》,东八时区,2006年,P119

《艺术节点——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品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2006年

《王音》,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东八时区,2009年,P89

《中国当代艺术 现在与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P171

《王音》,东八时区,2010年,P88-89

《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个案形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P188

 

展览:

链条·当代艺术展,锐锝画廊,长沙,2006年

湘江北上——谭国斌与当代艺术收藏展,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沙,2006年

艺术长沙·王音个展,湖南省博物馆,长沙,2007年

王音2009,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年


在永樂携手富艺斯2022秋拍「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中,王音的这件《熟睡的婴儿》,艺术家将作品转换为了对纯粹语言的实验上。但这种实验却并不妨碍他与中国的艺术史进程建立起联系。正如我们在画面中所感受到的,灰色调的适宜使用、质朴的形象捕捉,扎实的造型构建,如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训班”引入的苏式油画系统。在这里,由语言的联系甚至进一步扩展至了心理上、情感上的联系。


徐悲鸿,《婴孩时的徐伯阳》,1928年作


一定程度上,王音的这种勾联与重新检索,所带来的除了窥视了中国先辈油画语言和审美方式的塑造进程,更为重要的是,他以历史的眼光继续保留和凸显了绘画的价值,并在脱离当代主流的距离感中重建了另一种当代性的表征方式,即当代,绝对仅限于当下,记忆、历史,所有的过往也可以具有当代性。


《熟睡的婴儿》局部



上一篇|下一篇|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