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雍正乾隆甚喜,他却毅然躲入苇间|永樂2022秋拍

2022-12-01



“苇间”一号,囊括着边寿民的居住环境、一切喜好与人生心境。郑板桥特为作诗《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曰:“边生结屋类蜗壳,忽开一窗洞寥廓。数枝芦荻撑烟霜,一水明霞静楼阁。夜寒星斗垂微茫,西风入慊摇烛光。隔岸微闻寒犬吠,几拈吟髭更漏长。”



淮安旧城东北隅梁陂桥有一片蒹葭秋水,边寿民架屋舍数楹于芦苇丛生处,烟水满前,名其苇间书屋。垂柳荡漾掩映间,依稀可见虚舟就岸,沿桥缓步寻舟踪迹,两侧秋水澄碧,芦花冷白,蓼花透红。至岸前才知边寿民所谓“莲叶仙舟”,是他自建一方水亭,专设玻璃窗户,不惊扰自然间,沉浸其中观赏、习学、感知鸟雁鱼虫的情态,与草木摇曳的四季变化。创前人所未有的笔墨环境,构思生妙谛,下笔聚神趣。



边寿民日以作画为务,绘画的主题也大多生长于苇间,或是他独居苇间的文人器用,此《杂画册》一展边寿民的文人生活与苇间乐趣。自题诗称家所种藕为“良谋”,夏可观花“独立斜阳”,秋末花落得莲蓬收。随手捞来河蚌先画后食的生活,边寿民不羡山,不慕仕途,不求闻达。古器插一野花或梅枝“冰姿”,有泉流下得山涧活水,安逸间,烹茶食果。



作品作于雍正壬子,时年五十岁的边寿民精力充沛,秉持“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 ",摆脱前人刻意追求精雅的繁琐。在自然间的领悟与书卷学识的积累,笔耕不辍的深厚功力,共同赋予此作笔墨疏简,只图只影的清幽与极朴古奇逸之致。


自题诗赋显现着文人哲思与生活逸趣,释注用途、品其优劣、畅情寄意,皆超逸有理趣。经典而非常人能及的边寿民书风与布局方式。由锺繇、二王、苏轼演变而来,结体朴茂,出乎自然,介于行、楷之间,点画多有异趣的书法,恰好平衡画面结构,书法的顿挫起伏与倾斜,制造出一种动态的形式美。对晚清海上画派和近现代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创新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远在京城,雍正帝尚未登基时,就已将边寿民四条屏悬于室内,对其作品的欣赏外,更是王位争夺战的谨言慎行,向往苇间生活表示对帝王之位的漠然。乾隆帝令人四处搜寻边寿民作品,并不出于任何政治因素,而是全然的喜爱。


两朝人君的追慕,世人称:「士大夫皆知公矣。得公画者,珍若拱璧。爱公画者,播及东瀛。是中外人莫不知公矣,公何尝不遇哉!」而澹于荣利的边寿民坚持回到苇间,书绘萱草篱菊,心自得闲。







LOT 3018

边寿民( 1684-1752) 

花果册

册页 水墨纸本 清雍正十年 ( 壬子 ) 作

23.5×30.5 cm×10

9 1/4×12 in.×10 约 0.6 平尺(每幅)


题 识:

1. 陶弘景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谓门人曰:吾见硃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虽知其难立,直桓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禄,得輙差舛;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岂惟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褚彦回与王彧、谢庄等尝聚袁粲宅,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谢庄抚莭而难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暂离,不可得已。寿民。

2. 木瓜以金陵之栖霞山者为佳,圆大坚好,肤理泽蜡,无冻梨斑及虫口啮蚀状,故久而愈香,得一二枚,便足了一冬事矣。寿民。

3. 块垒难平却耐看,洞庭嘉种落霜寒。幽香摠带峥嵘气,不比纍纍橘柚酸。寿民。

4. 苇间居士。

5. 萱花我昔图君扇,缃页重图君应谙。一事关心时颂祷,无声诗里谱宜男。萱草 , 一名宜男,写此为粹兄多子之兆。寿民并题。

6. 李太白诗云: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东坡岭外诗云:老父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乂口,独立斜阳数过人。贺知章呼李白为谪仙,仆窃信之。寿民。

7. 南入家水曲,种藕是良谋。落得好花看,秋来子亦收。寿民。

8. 霜落东篱菊渐残,旧瓶新水折枝看。老来事事图安佚,不肯将身冒晓寒。苇间边寿民。

9. 冰姿只合玉瓶安,竹几松窗静里看。标格自来元简淡,着花斟酌不须繁。壬子秋日,苇间学人边寿民。

10. 古人称茶为晚香侯,苏长公有烹茶诗可诵:活水仍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厺脚,松风犹作泻时声。枯肠未易倾三盏,卧听山城长短更。雍正壬子年秋九月写博粹和大兄清鉴。山阳弟边寿民。

钤 印:

寿民、颐公、次生

鉴藏印:

警庵

出 版:

《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三)》,第 103 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 年 4 月。

展 览:

「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 年 4 月。


左右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作者简介:

边寿民(1684-1752),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清代著名画家。曾考中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乾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三),第103页》




上一篇|下一篇|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