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丁乙:在理性和秩序中抒发当代知识分子的感性情怀|永樂2022秋拍

2022-12-01








出生于1962年的艺术家丁乙,是中国抽象派画家中的先驱者。从1980年代至今,丁乙一直将自己的创作严格限定在“十”和“X”交错编织的“十示”系统中。“十”这一标志性的艺术符号也已成为艺术家,乃至中国抽象艺术的重要成分之一。


在“十示”系列作品中,画面呈现出一个严密而稳固的系统,但却并非一成不变,在精确、规律、理性的表象之下,所折射的是城市、时代及世界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艺术家所架构的层层套叠的极小单元格中,所透露的是关于历史和现实的隐喻。


艺术家丁乙


此次永樂携手富艺斯2022秋拍「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我们甄选了三件丁乙“十示”系列的代表作品《十示95-23》及《十示99-B16》《十示99-B26》。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艺术本身的反叛与创新,以及将工艺美术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引入抽象绘画的尝试,均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之所以选择'十示',恰恰是因为它是一种符号,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含义。……我希望人们可以聚焦在绘画的色彩上、线条上和画面的结构上,而不是画面所隐含的意义。只有当人们忽略了所谓的意义,他们才能更加开放地接受艺术带来的新感觉。”





LOT 2049

丁乙(B.1962)

十示95-23

1995年作

布面综合材料

140x160cm

签名:Ding Yi 1995

出版:

《恒动 当代艺术对话》,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P115

《张江当代艺术馆开馆展》,2006年,P14

展览:

张江当代艺术馆开馆展,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2006年


 “十示”系列源起于1988年,在彼时新艺术运动的浪潮中,同其他先锋艺术家一样,丁乙也在反思和寻找新的出路。在经历了短暂的写实阶段后,丁乙从印刷业不断重复的机械性生产方式中领悟到一种打破惯性思维的新方式,他借鉴印刷过程中坐标式的精确细线,用不断重复的“十”字以及变体的“X”符号建构出简约纯粹、内蕴丰富的视觉修辞方式,用极简主义的理念探索出属于自身的抽象美学,使绘画完全滤去了再现性和象征性,进而回归到形式的本质。这些不拘一格的艺术实验令丁乙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景观中最具颠覆精神的抽象画家之一


1988年,丁乙与自己最初的“十示”系列作品


“十示”系列自诞生以来,在图形和媒材上经历了不断地变化,在1988至1998年之间,丁乙主要以成品布作为媒介,早期的创作特点是精确性和规律性,艺术家借助尺和胶带这类工具辅助画“十”字,“X”为“十”字的延伸和变形,各类符号在画面中层叠交汇,构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图示,色彩的无序填充和明暗闪烁又与稳定的内在结构造成冲突,酝酿出各种险势和戏剧性,拓展了画面的倾诉空间。《十示95-23》《十示95-28》均为此一时期佳作,不仅代表着丁乙在九十年代的艺术思索,从综合材料的运用和画面空间的分割上,还预示着后期的更加绚丽和立体的风格。


《十示95-23》局部


《十示95-23》以鲜艳的红色打底,一眼望去为规整的矩形中填充着排列整齐的方形,在貌似整顿的秩序之中,艺术家利用各种粗细不等、长短不一的线条,在画面中交织出“十”、“X”、“米”字、“田”字,以及菱形,这些符号与几何图形彼此交错、穿插,或相互抵触,或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形式趣味。整体色彩尽管单一,但是明暗、深浅交错,造成凸起和凹陷的视错觉,使画中的图形似乎突破了平面的限制,产生三维立体感。画面正中的“十”字和“十”字周围的菱形框架即予人以此种错觉,巨大的十字与其他符号的交织孕育出种种冲突,仿佛从故事主线中衍生出无数支线情节,极尽缜密与繁复。


丁乙,《十示97-41》, 260×80cm,1997年作

中国嘉德 2011年11月16日 Lot.2363

成交价:CNY 5,175,000


丁乙对符号和色块的迷恋令人联想起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在《大块红色、黄色、黑色、灰色和蓝色的构成》中将风景化为错综纷繁的几何形状与线条,通过结构、色彩和区域的平衡,达到画面的和谐。但丁乙并不在乎具象元素,甚至不在乎和谐,喜欢在有意设计的空间内,以随机的、偶然性的图形组合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次序规则以此来传达关于秩序与空间的看法,以及关于时代与命运的思索,《十示95-23》所展示的正是这一设计理念。


蒙德里安,《海堤与海·构成十号》,1915年作,

库拉穆勒美术馆藏,荷兰奥杜罗


丁乙早期的作品倾向于纯粹的形式语言的探索,从1998年以后,他逐渐拓展视野,将社会性因素和对时代的反思融入画中,其作品中的色彩、构图均产生了较大改变,画面构成较之以前更复杂,色彩和层次也更丰富,他还尝试运用各种实验性的媒材,在技术上更多样化。这一时期被概括为“萤光10年”,画风的转变正好对应着上海的快速发展,丁乙称:“我的作品开始与周围的环境、外部的人和事情有了越来越多的互动。我想在作品里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喧哗和刺激。荧光色和金属色折射了物质化的时尚和繁荣,但十字背后也可以看到混沌与虚无。”


LOT 2050

丁乙(B.1962)

十示99-B16,十示99-B26

1999年作

卡纸炭笔、卡纸综合媒材

143.5x33.5cm;144x34cm

签名:Ding Yi 丁乙 1999  


*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永樂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工作人员。


1999年创作的《十示99-B16》及《十示99-B26》是丁乙艺术转型期的作品,两幅画采取了竖长的形制,以一种对联式的平行对称格式呈现,暗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生两仪”的观念,即将世界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极来看待。B16和B26中的红、蓝两色代表阴阳二元论,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渗入到中国社会的集体潜意识中,影响着中国人对各种事物的认知与解释,两幅画的布局样式既体现了中国人对成双成对出现的事物的执着与迷恋。


《十示99-B16》局部


与此同时,在严谨规整的对称图像之中,丁乙也在“不断地寻找变化和新的可能性”,他用密集排列的几何图形和变化多端的短线条构成了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画面,结构复杂,层次分明、秩序井然,其间“十”、“X”、“米”字在一寸一寸的格子内,不停地演变,最终点、线、面交织组合成各种形式感强烈的抽象图形


《十示99-B26》局部


画中主色调尽管为红、蓝色,但画格内的色彩丰富多变,红、黄、白、蓝、黑色的线条彼此穿插,再加之光影的波动和明暗的交替,使观者的视点不断游移,无法停驻在某一点,令人联想起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丁乙在九十年代后期的作品中不再单纯关注形式元素,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现状的思索使其作品更具厚度,在理性和秩序之中抒发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感性情怀。



上一篇|下一篇|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