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中西交融,尽显东方意韵——吴冠中笔下的富春江之美|永樂2022秋拍

2022-12-01





“在传统的意境美领域中传播形式美因素,或者发掘、发展其原有潜伏的形式美因素。说时容易做时难。我背着沉重的画具,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数十年来踏遍祖国大地,在油画写生中探索民族风格,人民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西方人同样能感受的东方审美情致”

——吴冠中


在二十世纪后半叶至当代的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吴冠中始终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改革者与创新者。他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油画民族化”“水墨现代化”的研究,在中国画中引入油画的透视空间和丰富厚重的色彩,在油画中融入水墨画的笔墨趣味和意境,使两种艺术形式彼此渗透,有机结合,开创出全新的视觉语言体系和创作理念,正如他所说:“形式美的基本因素包含形、色与韵,我用东方的韵来吞西方的形与色,蛇吞象,有时感到吞不下去,便改用墨水媒体。油彩、墨彩,一把剪刀的两面锋刃,试裁新装。油画民族化与中国画现代化,在我看来是同一实体的左右面貌。”在创作过程中,不管是早期的作品倾向于写实,还是后期强调点、线、面等形式构成之美,吴冠中都以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和现代形式美感的个人风格在画坛独树一帜。


艺术家吴冠中在江南写生


吴冠中的风景画创作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杭州艺专时期,吴冠中在艺专学习期间受恩师林风眠的“调和中西”理念的影响开始尝试创作风景画,但就语言及形态层面而言,尚未显示出革命性的变化。四十年代时,吴冠中赴巴黎求学并在杜拜、苏弗尔皮的工作室研修油画,期间画了大量的欧洲城市风景写生。这一阶段,吴冠中受到法国街道风景画家莫里斯·郁特里罗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风景画语言,即构图灵动简洁,色调和谐自然,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画风。


桐庐富春江实景


六十年代是吴冠中的风景画成熟期,在留学归来以后,吴冠中面临着与法国完全不同的社会及文化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吴冠中选择将风景画作为个人创作的主线,一方面是为了坚持自己的艺术立场,其次则是为了继续其对于油画造型语言的探索。此后吴冠中行走大江南北,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在无数风景之中,江南水乡最令吴冠中魂牵梦绕,并在其各个时期的创作中反复出现,记录了艺术家的视角与风格的变化。


LOT 2047

吴冠中(1919 - 2010)

富春江沙洲

1963年作

木板油画

46x61cm

签名:荼 六三

 

出版:

《吴冠中全集II》,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P144

《吴冠中油画风景范本》,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P17


此次2022秋拍,永樂携手富艺斯在「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中推出的这件吴冠中《富春江沙洲》,创作于1963年,是吴冠中到浙江富春江写生时所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一共绘制了六幅尺寸一样的以富春江为主题的画作,或以渔船为主角,或聚焦于水岸、梯田与树木,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刻画了富春江变多变的早春形象,除了此作以外,还有《富春江上打渔船》《富春江》等。这批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以写实的手法营造出安静祥和的视觉氛围,展现江南风景特有的韵致艺术家力图将欧洲油画的自然主义、丰富细腻的色彩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精神交融在一起。


吴冠中,《富春江边》,61×46cm,1963年作

北京保利2021年06月04日,Lot.3311

成交价:RMB 26,450,000


吴冠中,《富春江畔》,61×46cm,1963年作

吴冠中,《富春江》,46×61cm,1963年作

吴冠中,《富春江之晨》,46×61cm,1963年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吴冠中在六十年代时已经开始了中西融合的实验,虽然这一时期的作品基调仍然以写实为主,不过他有时会在油画中融入一些水墨画的元素,既不喧宾夺主,还会获得一种意料之外的生动效果,从此幅《富春江沙洲》中即可见一斑,画面组织极其简约,令人联想起倪瓒山水画的三段式布局,画中之景既非而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又非臆想,而是徘徊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吴冠中曾经在六十年代初发表的《谈风景画》中阐述过自己的风景画理论,他不再认同西画中固定的取景方式,也不完全认同中国画的记忆创作法,而是认为应将两者综合,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也不拘泥于物象本身,在写生中融入想象的因素,用变换视角的方法进行综合与提炼,在写生中进行再创造。吴冠中所提倡的这一“写生创作法”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创作的自由,使绘画中的构成元素更加主观化,《富春江沙洲》正完美地体现了其风景画理念。


《富春江沙洲》局部


《富春江沙洲》截取了富春江北岸一隅,构图简洁而不落窠臼,江中水波浩渺,洲渚相连,水岸群山连绵,坡石杂树间,掩映屋舍人家,清晨的雾霭漫过,远山若隐若现。画面视野开阔,以平视和俯视相结合的视角营造出深远的空间,寥寥数笔之间即刻画出富春江的“两山夹江,江边有城,江中有岛”的独特景观。景物组织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有藏有露,有隐有显,有起有伏,在艺术家的裁剪取舍中达成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之妙,颇有元代山水画的简逸之风。画中尽管采取了传统山水画的“一河两岸”的结构,并尽可能地简化和留白,但艺术家的兴趣并不在于描绘隐士的避世生活之景,而是呈现现代生活的人间烟火气。


《富春江沙洲》局部


除了追寻与水墨画的精神相通之处,吴冠中在此作中还进行了形式上的探索,画面上的水岸、沙洲、稻田和远山形成几个色彩块面,大小不等,错落排列;为了打破色块的僵化印象,近景的一排树木以草书式的笔法绘出,细瘦的枝条彼此交叉,缤纷乱舞,线条凌厉生动、繁复多变,与色彩块面在穿插中构成丰富的形式趣味;远景的岸上有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家对黑白块面结构

的初步尝试。吴冠中后期作品中的点、线、面交错纵横的抽象形式,在此作中已可见端倪,艺术家用色度不同的块面和线条的搭配营造出生动的节奏、韵律和诗意,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展现出一种富有视觉张力的表现形式。




上一篇|下一篇|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