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琨笔下多元文化与奇异幻想的多次元宇宙 |永樂2023春拍
2023-06-19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巨蟹座的原因,星盘里水象星座也比较多,我确实比较爱幻想,从小对海洋、生物,情感有关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有想象力的会最先吸引我。每个系列作品一开始我基本是无意识的,更多是记忆、情感与想象力的作用,我喜欢那些立体,流动,不设限的体验。” ——宋琨 YONGLE SPRING AUCTION 2023 艺术家宋琨 作为当下备受瞩目的70后女性艺术家,宋琨的绘画将东西方传统文脉与当代亚文化的丰富元素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带有神秘色彩和未来主义特征的全新美学,构建出一个混合了多元文化与奇异幻想的多次元宇宙。 「现在即未来——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 LOT 2214 宋琨(B.1977) 海洋 2016年作 布面油画 140×180cm 签名:宋琨 2016(背面) 估价:CNY 750,000 - 1,000,000 *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现当代艺术部工作人员。 此次永樂2023春拍现当代艺术版块,永樂仍将携手富艺斯,为藏家呈现更多国际艺术精品。 从绘画语言来看,归功于学院生涯的严格训练,宋琨的创作始终以细腻、优雅的西方古典绘画为底色。同时她又从青年亚文化及赛博朋克世界中充满灵性与迷幻色彩的独特视觉风格中汲取灵感,从而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生命观。因此,宋琨用“写真”而非“写实”来概括自己的绘画风格。从创作观念、方法来考量,宋琨绘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意识流叙事”与“潜意识通感”,即在创作中打破叙事的常规逻辑,甚至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纯粹以自由联想的方式来建构画面。正如其所言: 每个系列作品一开始我基本是无意识的,更多是记忆、情感与想象力的作用,我喜欢那些立体,流动,不设限的体验。”与此同时,每个虚构的绘画母题又都有着类似剧本的预设,但“这个剧本并不是可以随便定义的,而是以一种穿行于现实与潜意识世界、非常规的叙事方式生长的。 不论剧本如何演变,其中所不变的是艺术家对现实生存经验的表达和情感的倾诉。 《海洋》(局部) 创作于2016年的《海洋》是一幅带有灵性色彩的心象风景和精神自画像。与2004年的《冰河世纪》异曲同工,《海洋》亦是将风景作为灵魂空间的延伸,借助风景揭示现实与梦境、世界与内心、过去与未来、灵魂与肉身之间的矛盾交织。自千禧年初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宋琨即开始创作自画像,其自画像系列往往以天马行空的物象或风景去表现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使现实与幻境交错共生。就此意义而言,她的自画像已经超越了写实或传神写照的范畴,而更接近一种自我剖析或内心独白。 《踏浪》,235×180cm,布面油画,2016年作 保利北京2021年秋拍 Lot.2843 成交价:CNY 3,335,000 在《海洋》中,艺术家化身为精灵少女,独自一人立于海边,展开双臂,遥望远方,似欲迎风飞翔。起伏的波浪拍打着静默的礁石,在永恒的动与静之间循环往复。远处,一片光芒穿透云层,环绕在少女的头部,仿佛隐喻着瞬间的启示与顿悟。总体而言,全幅统摄于一种清冷的灰色调,少女和海岸仿佛被一层柔和迷蒙的光晕笼罩,在光影流转中酝酿出寂寞又神秘的氛围。人物造型写实,但却有着超现实的白发和精灵一般的尖耳朵,轻薄的衣衫有半透明的质感。 《海洋》(局部) 海边的礁石并未追求写实,而是运用类似中国画中水墨晕染的笔法,借助色彩的自由流淌来营造体积感与丰富的层次。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场景与物象中,画家不露声色的讲述着自己孤独但却宁静自由的内在状态。 「现在即未来——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 LOT 2215 宋琨(B.1977) 鹿圆 No.3 2015年作 布面油画 D:89.8cm 签名:宋琨 2015(背面) 估价:CNY 300,000 - 500,000 一直以来,宋琨不断从自己的肉身经验和情感经历出发,记录自己所处的时代,在当代语境中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和充满想象力的视觉图像去实践新的美学可能性。2015年左右,因工业生产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宋琨自己的家乡——在蒙语中意为“有鹿的地方”——亦深受其害。为此,宋琨在这一时期的“阿修罗净界”主题中,创作了“鹿园”组画。此时,宁静祥和的“鹿园”在艺术家看来却“有讽刺、影射现实的意味”。而鹿这种曾经代表着吉祥幸福的生灵,则隐喻着那些我们已经失落的美好与珍宝。 《鹿圆 No.3》(局部) 宋琨在“阿修罗净界”的创作阶段受佛教观念影响较大,她用一座岛屿来探讨琉璃净土与现世乱象的共存,描绘出一个未经污染的纯粹的自然世界,“鹿园”即是其中之一,是失落的乐土和消逝的家园。此作采取了中国传统绘画中“镜心”的形式,在圆形的空间中描绘出一对鹿母子相依之景,小鹿活泼机敏、神采奕奕,母鹿则满目慈爱,母子彼此偎依,极其亲昵。艺术家以精致细腻的笔法,描画出双鹿的形态,捕捉到自然界中生动微妙的刹那。母子的造型及亲密的互动恰与宋代易元吉《猿鹿图》异曲同工,而柔和淡雅的色彩,以及水彩般的半透明背景又为画面带来一种脉脉温情和梦幻般的感受,使观者几乎难以分辨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宋琨在此作中显然借鉴了宋代院画的造型理念和笔法,即追求寓意性与写实性合一,力求状物传神。与此同时,她亦将传统工笔画的技巧逐渐融入个人的绘画系统中,进而演变成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 「现当代艺术专场」 LOT 2051 宋琨(B.1977) X-Mood 痴迷 2004年作 布面油画 91×65 cm 签名:2004 宋琨(背面) 出版: 1.《A+A 第二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2007年,图版 2.《东方艺术·财经》7月刊,2007年,P90 3.《艺术世界》总第 217期,2008年,P77 4.《HI 艺术》2007,图版 5.《CHINA NEWSWEEK》5月14日发布周刊,2007年,P91 6.《LET'S GO·粤港直通》5/6月刊,2007年,P73 7.《宋琨:视觉意识流——向前进 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一)》,上海民生现代艺术馆,2013年,P27 展览: 1. 自在方式,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2006年 2. A+A 第二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 成都 / 重庆,2007年 3. 宋琨:视觉意识流一向前进 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一),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3年 估价:CNY 580,000 - 700,000 宋琨的绘画一向以意识流式的非常规叙事和瑰丽隐晦的视觉风格而备受赞誉。她在绘画语言上将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空性美学观相结合,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拓展出新的路径。在宋琨的艺术生涯早期,即2002至2006年间,她的作品大多采取了一种“日记体”的创作方式,她用意识流的方式记录其所处的时代和日常生活,通过流动的、模糊的、非衔接的生活或记忆片段来描述一系列稍纵即逝的情绪,其中包含着爱与成长,迷茫与坚定,厌倦与痴迷。对此,宋琨表示: 我的创作一直与人的心理情绪表达有关,从这种角度讲,我感兴趣的是可以随时表达流动的思维与情绪。 《X-Mood痴迷》创作于2004年,属于一组肖像三联画之一,三联画以“厌倦——痴迷——还是厌倦”完成了一个情绪(Mood)上的起伏变化的过程。 《X-Mood 痴迷》(局部) 在开端的《厌倦》中,人物只留给观众一个孤单的背,闪烁的霓虹灯无法让她心动,苍凉的大都市和人情的冷漠让她感到深深的倦意,于是她退回到自己的世界;中间的《痴迷》是讲述沉迷者的故事,画中人物低头沉浸在思索中,其手中的螺旋状的白色圆环代表着自我的压抑和封闭,以及回环往复、无法逃离的精神困境,画布表面的凌乱线条仿佛思维的乱象,寓意由于过度痴迷而带来的心理伤痕;当“痴迷”达到一定限度,又会变成血腥的、疲惫的“厌倦”状态,完成周而复始的循环。宋琨在此作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描述了心理活动和本能体验,将混乱而充满张力的潜意识以视觉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画中现实与梦境交织的场景,以及暧昧不明的银灰色调均加强了情绪上的浓度。 END END